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61,孩子的节日。孩子是父母的希望,亦是社会的未来。有什么样的孩子,便有什么样的未来社会。而社会的种种境况,又会反作用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。

一百多年前,鲁迅在《新青年》撰文: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。当是时也,千年帝制瓦解不久,旧秩序被颠覆,新秩序却迟迟没有建立起来。迅翁谈如何做父亲,看似小问题,其实大有深意。因为,在过去的父权社会中,老子对儿子“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”,“老子说话,当然无所不可,儿子有话,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。”新文化运动,把“儿子”从礼教束缚中解脱出来,用鲁迅的话说,父母要“健全的产生,尽力的教育,完全的解放”,孩子可以“幸福的度日,合理的做人”。

那一时期,不惟鲁迅,胡适、叶圣陶诸多先贤都谈论过此问题。中国几千年从没有过“健全人格”的概念,从彼时开始发轫。

一百多年过去,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但鲁迅所揭诸的问题,依然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。所不同者,如今已不在是父权社会,母亲的角色也日益显的重要。

微博上,身边,不时听到父母的困惑: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何等模样?

今日之父母,为何有这般困惑?回顾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便会发现,凡值社会有确定规则、社会价值观相对统一的时期,父母困惑变少,比如,新文化之后,“人”的观念确立之后,“健全人格”教育便蔚然成风(参见《让儿女有能力去应付一切》);比如1949年之后至改革开放,“螺丝钉”教育便无处不在(参见《“革命时期”的教育》)。而自改革开放以来,社会从一元转向多元,在这一人性觉醒的历史进步过程中,追求个人发展一度成为社会主流风气(参见《为了实在的生活》),虽无大偏差,却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,不诚信成功者有之、投机者成功者有之、居高位而不义者有之……如此等等,造成今日父母之困惑。

诚实、正直、善良……是我们民族原本就有的品质,而今天“觉醒的父母”们所面对的,不仅是要把这些教给孩子,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对待规则、如何对待权力、如何对待契约……

有什么样的孩子,便有什么样的未来社会。我们希望未来社会更美好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陈远

陈远

64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陈远:现居北京,多年进行民国史研究。文章散见于《南方都市报》、《温故》、《财经网》、《凤凰周刊》、《随笔》、《南方周末》,并数次被《新华文摘》转载,作品被多家选本选录。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:《被忽略的大师——李宗吾传》、《道器之辨》《逝者如斯未尝往》、《正说李宗吾》(台湾秀威)、《逝去的大学》(编著)、《斯人不在》(编著)。2008年5月至香港中文大学做短期访问研究。博客文章不加注明者均为作者原创,未经本人许可,请勿转载,转载请联系本人:fengmanxiu@163.com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