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逝燕京
远按:不知道这位朋友的名字,但是看了很感慨,这才是用心写的评论。这位朋友的博客的名字也很有意思,叫:新牢骚集,地址如下:http://laosao.wordpress.com/
Posted by: laosao on: 2011/07/12
陳遠:《消逝的燕京》(重慶:重慶出版社,2011年),151頁,25元。
這本書的名字很好,予人無限感慨。人到中年,特別是我輩文史佬,喜歡撫今追昔,結論又必然是今不如昔。正如燕京大學(1919-1952),論歷史,成立時間比香港大學遲,又因大陸的「院系調整」早已給分屍了,但短短33年間,成就非凡,單數歷史系,看看他們的畢業生:http://bbs.gxsd.com.cn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436202,位列首名的是1924年畢業的杜聯(吉吉),是史景遷(Jonathan Spence)的老師;1926年畢業的余協中是余英時的父親;後來的聶崇歧、齊思和、馮家昇、鄧嗣禹、周一良、侯仁之、王伊同、譚其驤、張維華、陳觀勝等等,真是星光熠熠。
我的疑問是:這一所由美帝國主義者建立的大學,為什麼會培育出這一批各領風騷的史學家?燕京的經驗,可以複製嗎?為什麼這麼一所卓有建樹的大學在共產黨上台後就煙消雲散?
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創校校長司徒雷登的眼光與能力。是書首章就介紹了他。他不但羅致了洪業、陳垣、顧頡剛等大師,又爭取到哈佛大學的一大筆經費。毛澤東曾意氣風發的寫了篇〈別了,司徒雷登〉,今天司徒雷登的骨灰落戶杭州,可惜有教會背景的燕京大學復校無期了。
第二章介紹傅涇波,他是司徒雷登的心腹,但本章寫得很特別,尤其是引述學者指出傅涇波與中共有「極其微妙的關係」(頁22)。我想,如果他是地下黨,那就不得了,因為司徒雷登是美國駐華大使,在他身邊的得力助手居然是……,那我們就不得不佩服共產黨的滲透工夫了。連司徒華也是共產黨的同路人,並且一生為之守秘密,那我們還有話說嗎?(按:不要錯過梁慕嫻談司徒華的文章,她幾個月前已準確推斷他跟共產黨的關係,文中提到教協,更指名道姓點出滲透其中的地下黨員http://www.open.com.hk/content.php?id=60)
其他幾章介紹的人物,包括史學家齊思和、王鍾翰、侯仁之、翁獨健等,我最留意的,當然是他們的下場。齊思和,燕京保送哈佛,拿到博士學位,之後回燕京執教,但1951年已受到衝擊。他還好,活到1980年,可以看到點光明,但一生功業,早在1949年就結束了。
其他的不說了,但有三點還是要記一下:
博學多才的王世襄,想到史語所去,傅斯年知道他是燕京畢業的,就說「燕京畢業的不配到我們這裡來。」(頁112),學閥[現稱學術霸權]就是這樣。在傅斯年眼中,只有北大才夠資格進史語所。
吳興華,王世襄譽為是錢鍾書一類的人物,他的老師說他是燕京學生中才華最高的,可惜文革期間就受不了批判自殺死了。這篇鴻文值得一讀,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16a121b0100t6v1.html,雖則我讀不明白,但掃瞄一下就知道什麼才叫學問。
燕京跟其他大學一樣,有很多地下黨,他們在1949年浮出水面,有些親手埋葬了燕京大學,也親自批判了昔日的師友。其中一位事後反省:「我不過是個馴服工具。馴服工具嘛,自然是領導怎麼說我就怎麼做,但是到頭來我卻做錯了。」(頁92) 共產黨的教育,就是馴服,60年後也沒有改變,而有些人甘心成為工具,60年後也沒有改變。請看另一位香港地下黨多年後的反思:「過去,我只是一個傳聲筒,一個木頭人,沒有靈魂,我的生命有何價值?我因家貧,願為貧苦大眾獻身,也願為國家犧牲青春歲月,是我自願的選擇,我不怪任何人。但是,我很內疚,因為太積極工作,影響了很多人,令他們走上一條不正常的道路。知道他們生活過不好,我很難過。正是我不殺伯仁,伯仁由我而起。我願意承擔責任說一聲「對不起」。」http://www.open.com.hk/old_version/0902p64.html
燕京消逝了,留下的除了是熠熠星光之外,也予人無限唏噓。
讀者要看看巫坤寧的《一滴淚》(網上很易找到,書本見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365530,那也是一個燕京故事,我讀了幾頁就落淚。愛祖國到頭來給祖國遺棄,今天的紅人請引以為鑑。歷史是會重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