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
2011年05月30日 09:49

徐苹芳专业生涯上的两次转变

徐苹芳专业生涯上的两次转变

  陈远

远按:此文是受邀而写,刊发于《新京报》,刊发时标题被编辑改为《考古学家徐苹芳是怎样炼成的》。谨以此文悼念徐苹芳先生。

 

22日凌晨,著名考古学家、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去世,众多媒体对于徐先生的去世都做了报道,我注意到,这些报道多集中在徐先生一生的成就上,比如捍卫旧城文化遗产、主持元大都遗址勘察与发掘等等,还有就是他关于安阳曹操墓的质疑。这都符合徐先生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5月19日 15:18

新浪好书榜

解玺璋:《现代中国的历程》开辟观察和思考当今社会的路径 http://book.sina.com.cn   2011年05月18日 18:31   新浪读书 新浪文化读书 官方微博

  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4月好书榜榜评:

  黄仁宇是历史叙事独具魅力,是由于他在叙事中注入了想像和情感,却又不失一个学者的严谨和扎实。这本《现代中国的历程》是对近年来大量出版的黄仁宇作品的拾遗补缺,其中收入散佚于所谓“黄仁宇全集”之外的论文及随笔十数篇。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5月17日 16:37

转载:陈远口述史还原名人“常人”本色

转载:陈远口述史还原名人“常人”本色 陈远口述史还原名人“常人”本色

远按:在网上看到北京晚报的这篇报道,颇多溢美之词,感谢北京晚报的厚意,转在这里,立此存照。

2011年05月16日 15:16
来源:北京晚报

学者陈远最新口述史系列《消逝的燕京》、《穿越美与不美》、《在不美的年代里》,近日由重庆出版集团重磅打造出炉。

陈远口述史系列共分为三部,其中《穿越美与不美》为两岸三地文化名人自述,是对当今学界名人的专访,其中包括李泽厚、葛兆光、李银河、陈...
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4月14日 11:52

清华与中国的现代化

清华与中国的现代化
陈远   刊于《中国周刊》4月号,发表时有删节。此为原稿
今年的 4 月 24 日 ,清华大学将迎来她的一百周年纪念。清华的这一百周年,不仅是清华的一百年,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百年。早在十几千年,北大一百周年纪念的时候,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。事实上,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,确实也没有哪所大学,能像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学校一样,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过程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与交织。
与世界诸多著...
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4月12日 13:46

《穿越美与不美》自序

《穿越美与不美》自序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陈远

在做民国文化名人之后口述史时,我的着眼点,其实是中国百年文化生态史,自然而然,那个系列做完一个阶段之后,我开始把着意于当代文化人的生态。

早在2002年的时候,曾经和几位师友同赴太原,拜访谢泳等诸位学者,在那里我发现,在太原,高增德、谢泳、智效民等诸位前辈学人已经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研究群体,他们有着大体相同的研究方向,不定期的会聚在一起彼此交流学问。尽管,这种“学术共同体...

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9日 17:55

《消逝的燕京》自序

《消逝的燕京》自序

自序

生命中有些事情注定要发生。

中学时代,在语文课本上读到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时,不知道注定要发生什么;十年前,我写《教育家司徒雷登》的时候,依然不知道注定要发生什么。截至我开始做燕京大学的口述史,我一下子豁然开朗。

因为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,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美国人的名字,我也是如此。在毛泽东笔下,司徒雷登是这样的: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,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,在中国办过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10日 10:10

预告:陈远口述史系列将于本月出版

预告:陈远口述史系列将于本月出版

出版社提前做出的海报在此,我贴出来吆喝吆喝,请朋友们关注支持。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3月07日 14:36

费正清为什么反对李约瑟

费正清为什么反对李约瑟

陈按:这是春节期间的一篇读书笔记,这个问题,之前还少有人注意,本来想时间充裕时再查看写材料,但是终日扰扰,一直没有补充,蒙剑峤兄不弃,刊于《南方都市报》,标题改为《两个汉学巨人之间的争论》。 

陈远

1、两座高峰的争论

春节在家读岳南先生所著《南渡北归》,其中关于费正清和李约瑟“激烈争吵”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。在西方学术界,费正清和李约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两座高峰,两座高峰之间...

阅读全文>>
2011年02月18日 10:33

陈远微语录2

·         真正的保守主义,不应该仅仅懂得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“,更要懂得”己所欲,勿施于人“。

·         说到底,人是一个利益体。但中国主流思想经宋儒改造之后成为耻谈利的传统,利益之争常常借道义之争来表达,造成自宋至今利益无表达渠道,道义被扭曲的情况。只不过,今日尤甚。

·         要洞悉一个人的内心,可以看他的言辞。凡言辞里有暴戾之气者,不管其目标多伟大,都不可不警惕,尤其不可不警惕者是那些长篇大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12月28日 16:32

隆裕太后:为大清谢幕

19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。

与几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不同的是,被淘汰的清王室第一次实现了“平安着陆”。不惟如此,更为重要的是,辛亥革命还完成了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,以及在新旧社会集团更替中的社会变革。基于此,辛亥革命不仅仅只是1911—1912年间的一个革命事件,更是一个大时代。

大时代产生大人物,所谓英雄造时势,时势造英雄。小人物的命运,才更多地被时代挟裹,也更能彰显时代特色。基于此,本刊随后的系列报道中选取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12月14日 14:09

陈远微语录

总结了一下开微博以来的发过的微博,感觉有些还值得存一下,就整理了一些发在这里。

·         纵观百年思想史,传播最广最深远的,往往是慷慨激昂的非理性思潮,因其调门高之故也。而理性的声音,往往淹没在众声喧哗之中。

·         百年思想史上,严复是最值的研究的一个人物,也是最被忽视的人物之一。其严译八著,在我看来是五百年内不会过时的经典,充分彰显又陵眼力。也是因为其参与“筹 安六君子”,使我倾向于对袁士凯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12月01日 12:58

一二九知识分子的歧路(媒体约稿,勿转)

一二九知识分子的歧路

陈远

1

作为1949年后中国史学中农民战争史这个领域的“拓荒者”,赵俪生有两个故事意味深长。

其一缘自于谢泳先生的发问:杨联陞为什么生气?尽管这段故事几成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公案,但是为了叙述的完整性,还是有必要略加叙述:一九八七年四月,赵俪生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遇到困难,想到他在清华时期大他一级的同学杨联陞。赵打电话向杨求助,却遭到杨一番劈头盖脸的指责。这段经历,在赵俪生的访美日记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7月25日 15:41

[转载]7月24日 陈远《回到历史情境谈梁漱溟和冯友兰》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7月05日 11:51

储安平4

史良还针对章伯钧在《光明日报》声明文章质问章伯钧:

伯钧并没有说明他自己对储安平的发言,采取什么态度?也并没有分析储安平的发言的错误在那里?充其量,伯钧只声明了储安平的发言不能代表光明日报,而没有说明储安平是在散布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论调,企图“达到从根本上动摇人民民主专政和党的领导,破坏社会主义事业”。总而言之,伯钧对储安平发言的批评,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。我要问伯钧,你是不是也有所顾虑,所以故意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7月05日 11:47

储安平3

在《这是为什么》发表的当天,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邀请九三学社在京中央委员、各部会负责人及九三学社北京市分社委员举行座谈会,此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还是以如何“帮助党整风”为主,但是已经开始出现了对储安平的批评,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周培源认为储安平的发言是有问题的,他说:“党天下”的说法是停留在用字不恰当上呢?还是思想观点上有问题呢?我看不是单纯措辞上的问题,而是思想上的问题。不过当时对于储安平的批评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7月05日 11:44

储安平2

一、         储安平“党天下”发表之后个方面的反映

储安平的发言,是在中共高层号召“鸣放”之际,储安平的厄运,开始于“反右运动”之初。“党天下”发表之后,各方面纷纷表态,这主要体现在当年的《人民日报》对于这一事件的具体报道上【9】,现根据1957年《人民日报》的相关报道,综合相关材料,整理如下:

从储安平的发言到《人民日报》发表《这是为什么》这几天之内,对于储安平的发言,赞扬和批评兼有,到了后来,赞扬的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7月05日 11:41

“党天下”发表后各方面的反映以及1957年储安平人际(1

“党天下”发表之后各方面的反映以及1957年储安平人际关系考察 

陈远

考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及其言论,储安平和他创办的《观察》杂志是至为重要的。近年来,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日渐成熟【1】,尤其是经过了谢泳先生的一系列研究之后,我们可以对储安平和他创办的《观察》有比较详细的了解。

不过,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政局中,储安平虽然凭借《观察》杂志获得了广泛的名声,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大舞台上,他还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4月20日 14:20

顾颉刚的方法  李泽厚的思想

顾颉刚的方法  李泽厚的思想(媒体约稿,勿转)

陈远

与顾颉刚无关,与李泽厚也无关,但不是哗众取宠。

大抵说来,读一本书,没有多大的必要去了解作者写作的范式和方法,历史书除外,比如案头这本《革命与反革命》。

作者王奇生,北大历史学教授,学界之外,名声不彰。不过,中华书局版13卷本的《中华民国史》,王是作者之一。那套书,以我有限的阅读范围来看,在系统的民国史著作中,是最好的,甚至不用加“之一”。如今盛名鼎盛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4月20日 12:58

张惠言:水调歌头五首

有清一代词坛,除了纳兰性德,我喜欢的就是这位张惠言了.这五首水调歌头尤其喜欢,觉得胜过纳兰.

【水调歌头】五首

〔春日赋示杨生子掞〕

其一

东风无一事,妆出万重花。

闲来阅遍花影,惟有月钩斜。

我有江南铁笛,要倚一枝香雪,吹彻玉城霞。

清影渺难即,飞絮满天涯。

飘然去,吾与汝,泛云槎。

东皇一笑相语:芳意在谁家?

难道春花开落,更是春风来去,便了却韶华。

花外春来路,芳草不曾遮。

其二

百年复几许?慷慨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4月14日 13:06

拟行路难十八首(鲍照)

最近写的少,发组自己喜欢的古诗,聊算一博吧。

拟行路难十八首 

一 

奉君金巵之美酒,瑇瑁玉匣之雕琴;七彩芙蓉之羽帐,九华蒲萄之锦衾。红颜零落岁将暮,寒光宛转时欲沉。愿君裁悲且减思,听我抵节行路吟。不见柏梁铜雀上,宁闻古时清吹音。

二 

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。千斵复万镂,上刻秦女携手仙。承君清夜之欢娱,列置帐里明烛前。外发龙鳞之丹彩,内含麝芬之紫烟。如今君心一朝异,对此长叹终百年。 

三 

璇闺玉墀上椒阁,...

阅读全文>>